石油和天然氣投資者尋找具體的經濟指標來幫助瞭解石油行業的未來走勢。與任何商品市場一樣,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以及原油期貨對庫存水平、產量、全球需求、利率政策、國內生產總值等總體經濟資料非常敏感。
關鍵要點
- 作為生產商品,石油和天然氣市場受供求關係以及開採、生產和精煉的成本驅動
- 投資者應該關注庫存和煉油能力,看看供應增長是否快於需求,這可能導致價格下行壓力,反之亦然
- 除了供應方面的指標,還可以透過觀察經濟增長、運輸和汽油消費趨勢來跟蹤原油需求
- 政府的稅收、關稅、利率和監管政策也會影響石油和天然氣價格
原油庫存
對許多國家而言,原油在經濟和戰略上都是至關重要的資源。美國等國家擁有大量原油儲備以備將來使用。這些原油儲量的衡量標準可以作為投資者的指標,原油庫存水平的變化反映出當前的生產和消費趨勢。
能源情報署每週提供原油和其他液體的供應估算。當趨勢線隨時間增加時,供應商可能會降低價格以吸引更多購買。反之亦然,生產水平下降導致買方抬高原油商品的價格。
煉油廠使用和生產
隨著原油庫存的釋出,還有一長串以原油產量為重點的資料,涵蓋美國產量、煉油廠投入和利用率、其他庫存水平(車用汽油),以及進出口資料。
在試圖瞭解原油市場的基本面時,所有這些資料都會被考慮在內。例如,交易者將檢視煉油廠的使用情況,以確定還有多少產能可用於向市場提供額外供應。如果煉油廠的使用率很高,則透過煉油廠增加原油將很困難 —— 導致供應減少和價格上漲。
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煉油廠使用量與產能之間的比率。煉油廠的成本很高,而且要將產能顯著提高到超過當前水平需要很長時間。如果需求增長到煉油廠最大化的程度,可能會導致價格上漲,直到產能增加為止。
全球需求和經濟表現
印度和中國等人口密集國家的經濟發展可能會導致全球對石油和天然氣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或者,隨著企業縮減業務規模和個別家庭減少汽油使用量,經濟困難往往會減少對原油的需求。一個明顯的例子是
一般經濟表現的綜合指標可以讓投資者瞭解石油和天然氣需求的預期變化。國內生產總值(GDP)是衡量特定經濟體支出和生產總水平的指標,GDP
政府政策:利率、稅收和監管
利率是商品或金融部門的重要經濟指標。利率的變化會影響庫存成本、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借貸/消費習慣,並改變石油生產商在土地、建築物、機械和裝置方面的資本和結構。
政府稅收政策會影響業務績效和盈利能力。增加對原油產品或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稅收限制產量可能導致價格上漲,較低的稅收則相反。
監管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由於化石燃料的燃燒會導致環境問題,政府可能會覺得有必要增加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稅收或監管,以便有意降低消費水平,這會影響供需,進而影響價格。